| | | | |
已有1網(wǎng)友參與糾錯
嘉峪關游擊將軍府:也稱游擊衙門,初建于明隆慶年間,是明清兩代鎮(zhèn)守嘉峪關的游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。
嘉峪關游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。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,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御敵、簽發(fā)關文等情景。后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,生動形象地表現(xiàn)了游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。陳列形式既樸實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、趣味性。
長城第一墩:古稱討賴河墩。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(jiān)筑,它是明代萬里長城自西向東的第一座墩臺,是明代長城的西端起點。墩臺北距關城7.5公里,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邊上,可謂:“天下第一險墩”。
依托古墩臺興建的文物景區(qū),東臨酒泉,西連荒漠,北依嘉峪,南望祁連。景區(qū)包括討賴河墩、地下谷、觀景平臺、滑索、吊橋、“醉臥沙場”雕塑群、“中華龍林”等功能區(qū)。景區(qū)以長城文化和絲綢之路文化為內(nèi)涵,以戈壁風光和西北民俗風情為基礎,是一處觀光、探險、休閑、娛樂的好去處。
懸壁長城:明嘉靖十八年(公元1539年)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(jiān)筑,此段長城從關城東閘門邊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,全長7.5公里。山腰長城約750米,陡峭直長,氣勢雄偉,垂若懸臂,故有“西部八達嶺”之稱。